close
典藏-今藝術1月2016第280期 暢銷雜誌2017



典藏-今藝術1月2016第280期



典藏-今藝術1月2016第280期 評價

網友滿意度: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雜誌的習慣

今天要跟你們推薦

典藏-今藝術1月2016第280期

看雜誌的好處就是可以多吸收最新資訊

各類的雜誌我都會看~

甚至我還會把喜歡的部分剪下來蒐集

推薦你們金石堂購買會比較划算喔!

通常會打折而且滿額免運滿方便的如何選擇紫水晶洞

這本書我自己也有購買~

分享給你們囉!





典藏-今藝術1月2016第280期



本週熱銷商品:





口袋美食名單-套書







隱藏版和食-套書







商品訊息功能

:

商品訊息描述:











  • FEATURE I
    日本終戰70週年:戰爭遺緒和歷史記憶的反思

    去年適逢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紀念,關於日本如何面對二戰期間軍事侵略史實及道歉問題,包括日本國內與亞洲鄰近國家皆有分歧的觀點,例如首相安倍晉三(Shinzō Abe)曾於2013年對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進行參拜,其民族主義色彩鮮明的言行,引起亞洲國家的關切;而在去年針對終戰所發表的「安倍談話」後,9月19日參議院通過安倍內閣提交的「新安保法案」,據此法案,日本自衛隊從僅限於日本本土解除地理限制,可在全球範圍主動行使武力、協助支援受攻擊的盟友,與日本《和平憲法》中,永久放棄發動戰爭的權利或是以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紛爭的手段等規範相互抵觸。
    日本在軍事安全領域的政策動向一直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而近來政府違背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也鮮見地引發日本國內民眾的質疑,許多藝文人士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Kenzaburō ōe)或動畫導演宮崎駿(Hayao Miyazaki)等人,都站出來反對。日本各地的美術館亦舉辦超過17個與終戰70年相關的展覽,其中包括本專輯所提到的藤田嗣治(Léonard Foujita)個展、「西森美術村―太陽的畫布」、「胡差暴動計劃」與小澤剛(Tsuyoshi Ozawa)個展「回來的畫家F」等;而反思二戰的電影,亦受到相關矚目,例如《風起》、《永遠的0》、《日本最長的一天》、《這個國家的天空》、《東京小屋的回憶》與《如果和母親生活》等。
    從台灣、中國、韓國與沖繩等地,仍可見到在終戰70年後的當代東亞社會中,戰爭所殘留未決的問題,與國家暴力所致使的傷痕遺跡。本專輯擬從日本藝文創作中,試圖公允面對二戰記憶的思辨出發,回顧日本輿論之論爭過程所反映的時代意涵,期待透過公共歷史的參與,讓不同的記憶群體得以進行理性的對話,並提供近年來亦為認同政治的歷史論爭所圍繞的台灣,一個得以參考的借鑑。(策畫/高子衿)

    FEATURE II
    複調之域:博物館如何書寫亞洲

    1979年,日本福岡市立美術館(Fukuoka Art Museum)以「亞洲美術展」(Asian Art Show, Fukuoka)開始關注亞洲的藝術創作,隨後更成立福岡亞洲美術館及雙年展,積極探討亞洲藝術的內涵;1993年,澳洲昆士蘭美術館(Queensland Art Gallery)則以「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Asia-Pacific Triennale of Contemporary Art)將思考軸線擴及太平洋區域。而台灣藝術界對於「亞洲」的探詢,約莫始於1990年代中期以降因著身分認同的渴求,陸續從藝術創作及展覽實踐上展開台灣、亞洲彼此關聯的探詢;2007年,國立台灣美術館創辦「亞洲藝術雙年展」,細緻地關注亞洲情境下的藝術個體生存現實及美學趨勢。2015年年底,以亞洲藝術為定位的故宮南院正式開幕,開啟了台灣訴說亞洲歷史的另一篇章。

    有別於各地以特展策畫、創作實踐來考察亞洲議題的模式,本專題嘗試以博物館機構做為對象,觀察以亞洲為名的博物館機構,包含去年底甫開幕的故宮南院,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Asian Civilisations Museum)、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以及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Fukuoka Asian Art Museum),透過對於機構定位使命、典藏及展覽規畫架構的梳理,勾勒博物館機構各自如何書寫亞洲,共譜獨屬自身的亞洲曲調。

    此外,適逢去年10月博物館學委員會亞太分會年會(ICOM-ICOFOM-ASPAC)在台舉辦,本專題亦專訪澳大利亞分會(ICOM-Australia)主席赫斯特(Robin Hirst),呈現澳洲博物館對於文物歸還的思考,一探亞洲命題下的機構實踐與路徑。(文.規劃/編輯部.共同製作/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總統,文化未來「事」?

文│高子衿

為慶祝建國百年而在2011年推出的音樂劇《夢想家》,耗資高達2億製作卻只有兩場正式的演出,爭議延燒月餘,藝文界不滿當時的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將此案導向狹隘的藍綠鬥爭,藉此轉移對於文化政策失衡的公共討論焦點,故而發起「終結百年煙火,開啟文化元年:藝文界對台灣文化政策的九大要求」聯署活動,並趁勢舉辦史無前例的「開啟文化元年:文化界提問總統候選人」座談,邀請三位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宋楚瑜、馬英九針對文化政策發表政見,並回答由12位文化界代表提出的現場提問。

時隔四年,台灣又來到總統大選時刻,總統馬英九當年承諾「四年內將文化預算從1.3%提高至總預算的4%」,但根據去年度的文化部預算總額看來,僅佔中央歲出總預算1 兆9,597 億的0.9%,明顯跳票。而本屆總統候選人所提出的政策,少見著眼於文化項目,更缺乏實際與迫切的舉措,以及對於台灣文化願景的擘畫。

向來關心文化政策走向的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去年底發起了「總統,未來事?民間文化政策行動論壇」,邀請民間團體和個人參與,不刻意遷就政治人物的行程安排、也不涉入特定政黨的文化政見,以開放式的議題討論,主張要讓文化論述回到民間的主體發聲。論壇將先在網路上票選出討論主題,並於今年1月9日當天現場進行公民討論過程,凝聚議題共識,簡述出民間認為台灣當前亟待面對的政策訴求,後以新聞稿方式向大眾與媒體發布,以督促總統候選人或文化部門主管,在選前、選後能夠提出長遠而明確的規畫藍圖。自2011年參與「文化界提問總統候選人」座談,本刊責無旁貸的協同舉辦了此次的行動論壇,日前更於台北內湖區域,以戶外看板「我們有博士級的政經訴求,卻只有__級的藝文想像」先行拉開討論的序幕。

文化權利是最貼近人民日常生活的公民權利,無論政策內容的評價好壞,幾乎每個國家的文化部門,都會定期向民眾公布與說明階段性的文化措施與未來展望。對於近十年來並未提出文化政策白皮書的台灣而言,連政府年度總預算的1%都達不到的文化部,這個政府部門中最小的部會,始終未能獲得足夠的重視。期待一個具整體性、持續性與符合社會脈動的文化政策提出,身為對於台灣文化發展的關注者與研究者,我們會持續的追問下去。

















  • EDITORIAL編輯手記
    044總統,文化未來「事」?∣高子衿

    COLUMN今專欄
    052三位總統候選人的文化政策主張∣王嘉驥
    054自省的藝術∣馮光遠

    NEWS焦點新聞
    056國際.中國.台灣

    SPECIAL REPORT特別報導
    074一張畫,涵藏濃厚的山林之情關於陳澄波、上山滿之進的原民文化情結探究
    075山海之歌從陳澄波《東台灣臨海道路》一作的再現談起∣蕭瓊瑞
    078餘生當為台灣盡力論一視同仁的文人總督:上山滿之進∣楊欣儒

    FEATUREI專題企畫
    082日本終戰70週年:戰爭遺緒和歷史記憶的反思│(企畫)高子衿
    084戰後七十年,透過藝術怎麼看戰爭?藤田嗣治的戰爭畫全面展出與小澤剛的「回來的畫家F」│岩切澪
    088時延與未果 沖繩的終戰現在進行式│許芳慈
    092尋找跨越「戰爭之框」的可能性當代日本戰爭電影與通俗劇的辯證與重寫│沈昆賢

    FEATUREII專題企畫
    096複調之域:博物館如何書寫亞洲
    098亞洲從故宮南院出發│李怡芳、陳品倩
    102從跨文化貿易再探亞洲藝術史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的觀點│李依恬、陳瑋彤、潘家榆
    106以藝術穿梭亞洲的往昔今朝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程元、錢又琳
    108日本,在脫亞入歐之後福岡亞洲美術館的亞洲誌│楊安妮、周依潔
    110亞洲地區博物館的文物歸還議題專訪國際博物館協會澳大利亞分會主席赫斯特│李亦晟

    REVIEW深度評論
    112業餘者的政治│王聖閎
    116科技劇場再思考《Render Ghost》與未來意識│鄭文琦
    120本來萬籟俱寂,突然擲地有聲策展如何引人「入勝」│梁寶山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122靈山黃承遠的心與畫│呂鴻君

    ART TALK相談室
    124「對話」李禹煥│周婉京

    SPOTLIGHT藝壇注目
    128攸關城市地位與亞太藝術發言權布理斯本APT8│丘德真
    132十年磨一劍羅中立獎學金十週年回顧展│韓晶
    136跳脫敘事分析的霸權理徑亞洲當代藝術空間「模型演進」│李素超
    138「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入圍藝術家群展兼探訪瑪麗亞工作室│李素超
    140中國年輕一代的藝術新貌第三屆華宇青年獎公佈│高子衿
    142揭開不為人知的羅浮宮祕密「L’OUVRE 9 」漫畫收藏展│高子衿
    144海王星-想像之徑席時斌個展│林怡秀

    OBSERVATION藝點觀察
    146談醜聞藝術│Nathalie Heinich(翻譯)陳貺怡
    150全球化城市電影節慶的假象從台北電影節風波談起│陳韋臻
    154在陽台談策展自然感知,與「鬆」企畫│張玉音
    156FLORA連結自然與藝術的策展/駐村機構│施昀佑

    FORUM藝術論壇
    160人間對話錄-文化生產篇12小調的反叛-當公共精神變成左翼藝術的情調│高千惠、南方朔
    164藝術造鎮都市裡的畫廊聚落與區域形象│(整理)林怡秀、高愷珮

    CROSSOVER跨界視野
    168在敘述之間淺談肯特里奇多媒體歌劇《露露》/《拒絕時間》│李雪萍

    SPECIAL REPORT高雄藝博會特別報導
    170產業、藝文與地域的美學共振第三屆2015高雄藝術博覽會現場報導│吳樹安

    SNG展覽直擊
    174國際.中國.台灣

    CALENDAR展覽快訊
    213展覽月報│編輯部













商品訊息簡述

:



  • 刊別:月刊


  • 級別:普遍級




  • 出版社:典藏
  • 出刊日:2016/1/4
  • 出版地:台灣
  • 語言:中文




典藏-今藝術1月2016第280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lleni8ca3k07 的頭像
    elleni8ca3k07

    彥文の美妝開箱試用園地

    elleni8ca3k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